专家学者在沪聚焦智能技术与外语教育的融合创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领域,基础教育阶段的外语教学正经历从“工具赋能”到“生态重构”的变革。记者当日获悉,“新课程·新教材·新技术——首届基础教育阶段智能外语教育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成功举行。论坛汇聚了全国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育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教育技术企业等,全方位聚焦智能技术与外语教育的融合创新,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助力教师落实新课标要求用好新教材,探索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实现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育的提质增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龚亚夫分析了AI时代中小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新课程改革与技术发展的双重挑战。他强调,未来外语教师需要掌握三大关键知识与能力:一是如何通过外语教育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二是对语言习得规律与教学原则的深刻理解;三是掌握教学设计并能有效运用AI技术辅助教学知识。
“‘新’是此次论坛的最大特色。”论坛策划人、华东师大外语学院院长杨延宁强调,“实际上,外语教育和人工智能是双向赋能的,‘平视’技术可以为我们开展好外语教学与研究提供更多可能性。本次论坛可以从理论前沿、实践指导与技术赋能等方面为中小学一线研究者和教师拓展更多思路,也为外语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学理支撑”。
“新质教育在兴起,外语智能化教育势在必行。”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祝智庭提到,智慧教育是通过人机协同作用,以创变教学过程与促进学习者美好发展的未来教育范式,具有持续发展的属性。他强调,新时代外语教师要做“文化人”,不做“工具人”,要从培养新质人才的目标出发,利用AI大模型等技术不断赋能外语教学创新。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程晓堂认为计算机语料库技术可通过海量真实数据,检验并优化教材中的语言材料,确保学生学到的是更真实、地道的英语,从而弥合课堂所学与现实所用的差距。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梅德明探讨了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本质关系,认为在智能时代,外语教育应树立思想铸魂、技术赋能的观念,建立一种道术兼备、以道统术的课程观与方法论。
会上,华东师大外语学院教育技术中心还重磅发布智能教育产品“AI英语GO”,该程序目前已在华东师大全校范围内应用,取得良好成效。据悉,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与校外企业合作探索外语智能化教学新样态,在外语智能教育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海南推动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
- 专家学者在沪聚焦智能技术与外语教育的融合
- 大学生们,这笔钱涨了!近期开始受理
- 谁在用“聪明药”赌未来
- 学习困难门诊为何一号难求
- 保研夏令营为何被叫停
- 天津大学化工学科庆百年华诞 百校携手筑产
- 食堂阿姨一句叮嘱“好好吃饭”,为何感动无
- 用茶水送服药物,到底是有效辅助还是暗藏风
- 青海首批本土产3D打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
- 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86个罕见病病种诊疗指
- 中暑就喝藿香正气?这些解暑药的用法与禁忌
- 肚子太大,到底该怎么减?
- 小心胃炎变胃癌!这份早期筛查和预防指南请
- 健康体检有了统一规范!京津冀协同发布质量
- 聚焦儿童先心病和近视防控 中国科协年会分
- 关注脊柱侧弯,让孩子挺直腰杆 | 科普时间
- 中国专家创新治疗范式 推动“细胞修复大脑
- 国家药监局:我国注册和备案的化妆品新原料
- 世界人口日丨专家:年龄不是衡量生育的唯一
- 乌兰毛都草原上的札萨克图刺绣:指尖上盛开
- 云南河口发现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 北京孔庙祀典文化展开展 解读祀典历史与人
- 这名美国退役陆军中校为何往来“飞书”580
- 第九届国家大剧院国际歌剧电影展将启
- 2025华夏奖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启动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今天在山东曲阜开
- 广西刘三姐文化档案展百件珍贵档案资料首次
- 刚买“超前点播”,盗版剧就上线了 记者调
- 大河汤汤·黄河水彩画双年展正式启动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