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刘三姐文化档案展百件珍贵档案资料首次亮相引关注
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7月9日提供的信息显示,“民族瑰宝 千年记忆——刘三姐文化档案展”自6月9日开展一个月来,截至7月9日17时,共接待了55批次参观者,共计1560人次。
图为部分专家在参观刘三姐文化档案展。何跃跃 摄
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副馆长蒋宏灵介绍,本次展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联合南宁市国家档案馆主办,展期两年。展览通过300多份珍贵档案文献,分为序厅、文献史料里的刘三姐、新中国成立后“刘三姐”文化发展、改革开放后“刘三姐”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新时代“刘三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五个板块,系统呈现刘三姐文化千年发展历程。
展厅内,近百件首次亮相的档案资料尤为瞩目。重点展品包括:柳州市档案馆馆藏的彩调剧《刘三姐》剧本第一方案原稿;1960年5月越南胡志明主席在南宁观看歌剧后与演员的合影;1963年文化部批复同意向印尼华侨提供《刘三姐》资料的档案;以及1986年广西文化厅关于日本剧团申请上演《刘三姐》的处理意见等,清晰记录了刘三姐文化走向世界的足迹。此外,清代文献记载的刘三妹对歌化石故事、1960年广西刘三姐文艺会演节目单等展品,也让观众近距离触摸刘三姐文化历史脉络。
蒋宏灵表示,本次展览依托档案馆馆藏珍贵档案,系统展现历届自治区党委、政府精心培育刘三姐文化名片的成果。她透露,下一步将加大档案开放力度,丰富刘三姐文化档案展陈内容,并计划加强与学校等合作,同时探索大数据技术应用,提升档案利用与传播效果,旨在通过档案力量讲好刘三姐这一源于广西的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
7月8日,刘三姐文化档案展专家座谈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举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韦苏文、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原总编辑曹光哲、广西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胡红一等13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就刘三姐文化档案建立的时代价值与意义进行深入探讨,以及让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刘三姐文化今后如何更好地走进学校、机关、社区等,为旅游融合发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至此,刘三姐文化档案展自开展至今,已经组织召开了三次专家座谈会,《赶圩归来啊哩哩》曲作者黄有异、广西文联原副主席黄云龙、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富强、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韦如柱等近40名专家分别参加了座谈会。
据了解,广西彩调剧《刘三姐》首演于1959年,取材于“壮族歌仙”刘三姐的传说故事。20世纪60年代,改编自彩调剧《刘三姐》、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刘三姐》上映,作为中国内地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成为中国传统戏剧走向大众化的典范。刘三姐文化因此被国内外广为人知。
- 广西刘三姐文化档案展百件珍贵档案资料首次
- 刚买“超前点播”,盗版剧就上线了 记者调
- 大河汤汤·黄河水彩画双年展正式启动征集
-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陕
- 培育发展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
- 多地上线低空飞行服务平台 低空经济发展按
- 机器人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加速融合
- 充电宝安全新规 倒逼产业链转型升级
- 警惕人工智能“说谎”风险
- 2025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难题发布
- 工信部物联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 6361亿元税惠“红包”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
- 量子技术产业化需要耐心支持和理性环境
- AI与机器人技术融合全面提速
- “人工智能艺术联盟”在京成立
- 我国成立首个深空探测领域国际科技组织
- 我国牵头制定的自动驾驶测试场景评价国际标
- 上半年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800多万辆
- 智慧农场,科技拓展想象
- 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进一步规范 涉及算法、
- 智慧农场,科技拓展想象
- 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进一步规范 涉及算法、
- 新华全媒+|我国成立首个深空探测领域国际
- 权威访谈|“牧”星“耕”月!中国探月工程
- 2025年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山东举
- 蜱虫叮咬或致急性传染病 专家:夏季出行谨
- 中国学者最新研究成果有望为全球卒中患者提
- 宁夏发布三项医学领域地方校准规范
- 部分“网红医生”假借科普名义敛财,国家卫
- 夏日三大过敏“元凶”伤身扰人 专家送上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