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过“红眼病”后就不会再得了?是真是假……
误区一:
看一眼就会被传染
在红眼病的认知误区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与红眼病患者对视,就会被传染”。事实上,这种说法并无科学依据。
红眼病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如毛巾、手帕、洗脸盆、门把手等);或直接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而传播;也可以通过受污染的水传播。例如,游泳池的水如果消毒不当,游泳者可能感染病毒而得红眼病。因此,预防红眼病的关键在于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
误区二:
眼药膏和包扎眼睛能加速康复
在红眼病急性期,使用眼药膏或包扎眼睛都是不恰当的处理方式。因为眼药膏质地黏稠,会在眼表形成一层薄膜,阻碍眼部分泌物的排出,不利于炎症的消退。至于包扎眼睛,会使眼部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导致局部温度升高,湿度增大,反而有利于病菌繁殖,进而加重感染。
误区三:
使用抗生素能快速治愈
红眼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因此,在红眼病治疗中,盲目打消炎针或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无效。正确的做法是,优先使用抗病毒眼药水。若病情发展过程中出现细菌性继发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进行联合治疗。
误区四:
红眼病患者无需隔离
红眼病的传染性极强,病毒可通过接触快速传播,因此,患者在发病期间需注意防护,建议居家休息,避免前往公共场所。患者的个人洗漱用品应单独存放和使用,避免与家人共用,使用后需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误区五:
集体滴眼药可以预防
一些人认为,通过集体滴眼药可以预防红眼病的传播。然而,这种方式不仅不能起到预防作用,还可能因多人共用同一瓶眼药水而造成交叉感染。当出现视力下降、剧烈疼痛时应立即就医。
误区六:
得过一次就不会再得
不少人以为得过一次红眼病后,就能获得长期免疫力,从此不会再被感染。但事实并非如此。红眼病治愈后产生的免疫力不仅维持时间短,且引起红眼病的病毒型别多,不同型别的病毒无交叉保护。因此,即使曾经感染过,仍有可能再次发病。
“红眼病”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眼部传染病,但并非难以应对。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防护知识,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注意用眼卫生,就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让每个人都能拥有一双明亮、健康的眼睛!
- 宝宝黄疸不退?小心是胆总管囊肿在作怪
- 得过“红眼病”后就不会再得了?是真是假…
- 脾胃不好百病生!做好这4件事脾胃就好了一
- 国际最新研究:甜味剂与认知能力下降加速有
- 防蓝光手机膜不靠谱,那防蓝光眼镜有用吗?
- 莫让极端“养生”损害你的健康
- 流感疫苗出现5.5元“冰点价”,今年以来价
- 机器人手术实现“极致微创” “一站式”打
- 浙江团队攻克感染性创面难题 为细胞打开“
- 秋季养肺正当时(中医养生)
- 白露:秋凉渐至,正宜润补(节气与健康)
- 中新健康丨秋乏可能是身体在预警
- 它是“癌王”之一!这2个饮食习惯再不改就
- 这种病会导致孩子高低肩、驼背......甚至影
- 减脂控糖,零食界刮起“干净配方”风
- 把内衣放大,看到大量细菌!如何看待显微镜
- 中国专家团队完成全球首项同种异体人工再生
- 山东中小学“开学第一课”亮点纷呈 以红色
- 长三角铁路暑运旅客发送人数创历年新高
- 凉山学子在浙江宁波国门开启“开学第一课”
- 开学首日广东各地海事部门多举措护航学生“
- (文化中国行)探访中国大运河“智慧大脑”
- 电影《营救飞虎》华南首映 东江纵队后代望
- 人工智能合成内容新规落地 互联网平台纷纷
- 中央气象台:陕西河南等地有较强降水
- 甘肃民勤县95后大学生仲麟带动4.1万余人次
-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难题,这样破解
- 陕西河南等地雨势较强 江南华南等地有高温
- 北方冷空气频繁秋凉感突出 南方持续闷热明
- 重温鲁迅“抗战精神”:手中的笔就是最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