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湄六国青年才俊共绘区域教育发展蓝图
复旦大学方面1日披露,第九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简称:澜湄青创赛、YICMG)决赛在河内正式开幕。
正值澜湄合作机制启动十周年暨中越建交75周年,本届赛事以“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为主题,六国青年才俊共绘区域教育发展蓝图。本届赛事拓宽澜湄青年合作“朋友圈”,在原先9所国际组委会高校的基础上拓展至26所伙伴高校。越南河内国家大学副校长陶青长表示,越南始终高度关切澜湄区域治理和发展工作。该地区面临严峻挑战,需要流域内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第九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决赛在河内正式开幕。(复旦大学供图)
澜湄青创赛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于2015年发起创立,该赛事是完全由国务学院学生自主运营的地区治理赛事平台,已经成为中国周边地区最有影响力的青年治理赛事。结合澜湄流域实际,澜湄青创赛每年重点关注一个治理与发展议题。自诞生以来,澜湄青创赛足迹遍布中国青海、广西、上海,老挝万象,柬埔寨金边和泰国普吉,举办了8届赛事、14次赛事周边活动,共吸引了澜湄六国政府、企业和高校师生等2500余人次参与,入选各类创新创业设计方案430余份。
本届赛事中,来自澜湄六国的72名选手、30个创意方案从初赛阶段的403人、101个项目中脱颖而出。选手们将重组为跨国团队。创意方案围绕教育普及、教育公平、优质教育、教育保障、多样教育和终身教育等主题,体现了澜湄流域治理的青年力量。
据悉,来自复旦大学的相关项目提案围绕澜湄区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人才培养与资质互认障碍,提出构建标准化数字技能认证框架与跨国人才流动机制。来自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所属人文社科大学的相关项目则提出构建中学生职业探索支持体系。来自柬埔寨的项目围绕柬埔寨农村地区教育公平与质量的挑战,提出通过将巴士改造为配备数字工具和本地化资源的移动课堂,为偏远社区提供灵活、可扩展的教育解决方案。
“在这些方案中,我看到了属于青年人的朝气和智慧。”YICMG评委会主席、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郑宇指出,本届赛事参加学校更多,代表性进一步扩大,参赛作品具有更清楚的问题意识和解决思路,从青年视角为澜湄六国的教育未来提供了可持续探索的行动蓝本。“今年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青年们把前沿科学技术和流域治理方案结合起来,让我们看到了澜湄区域教育变革的可能。”郑宇说。
“青年学子展现出的热忱与对区域发展的深度关切,是推动澜湄未来持续向好的重要力量。”赛事工作人员、复旦大学学生冼颖瑜认为,大赛为澜湄流域青年搭建了宝贵的交流合作平台,选手们在初赛阶段提出的创意方案,体现了扎实的思考与强烈的现实关怀。
据介绍,在决赛中,所有参赛作品将经历两轮评审展示、通过专家集中指导以及创业导师团的个性化指导,确保各参赛项目获得多维度评估。同时,参赛团队还将通过“项目路演”“国际学术报告会”等实践环节,不断打磨与完善参赛作品。作为赛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路演”环节要求参赛团队综合运用视频演示、交互式网页、可视化展板及实体模型等多元呈现方式演示作品,增强项目展示的互动性与表现力。本届赛事新增学术报告会,通过邀请多学科专家加盟国际组委会、组织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激发青年创新灵感,鼓励学科间的交叉碰撞,引导形成跨学科融合的多元视角,提升项目方案的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钱海红表示,澜湄六国山水相连、人文相通、经济相融、命运与共,期待参赛选手突破思维边界,做创新实践的开拓者,真正将创新力转化为驱动澜湄共同体发展的强劲引擎;融通多元文化,做文明互鉴的践行者,以文化纽带厚植澜湄共识之基;聚合群体智慧,做澜湄协同发展的推动者,为澜湄六国在教育、科技、人文等各领域持续深化合作凝聚澎湃的青春力量!
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参赞、澜湄合作中国秘书处牵头人王德鑫在视频致辞中指出,过去十年间,中国同湄公河五国在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为流域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注入不竭动力。展望未来,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所属人文社科大学校长黄英俊承诺将继续全力支持YICMG平台建设,并期待在新十年里,依托该平台进一步拓展多方、多领域合作,共同打造更为丰富多样的品牌活动。
-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 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7月4日起
- AIGC检测新规后的第一个毕业季
- 天津工业大学与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共启职普融
- 新疆和田地区:六大系列109款国风校服发布
- 澜湄六国青年才俊共绘区域教育发展蓝图
- 上合组织国家青年代表借研修之窗观中国教育
- 香港大学,太宝藏了吧!
- 教育部公布第三批2926所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
- 福建首个台湾学生“中学+大学”联合培养项
- 政策扩岗+岗位深挖 护航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
- 北京微短剧女性用户超6成 多数用户平均花
- 中国科技馆首部原创沉浸式舞台剧《文明的烛
- 新疆拾光|穿越丝路 听龟兹壁画“奏响”千
- 七大类别全面覆盖 2025“北京大视听”网络
- “宇宙考古:时空探索”展览带观众追寻138
- 引领视听文艺新浪潮 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
- 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开幕
- 伊朗文物亮相南京 诉说千年丝路文明交融
- 李兰迪:《滤镜》的苏橙橙,是我演过最特别
- 阿拉伯艺术家访华采风作品在泉州展出
- “一碗甜水”的20年追寻路——评电影《大改
- 招商难、同质化 明星也救不了的网综如何突
- 总台将推出一批抗战胜利80周年专题片纪录片
- 新疆文艺工作者王洋:要把美好的家乡唱给更
- 吉林推动加强夫余国历史文化研究
- “轻舟”何以抵四海?民进建言助力微短剧“
- 刘诗昆、多明戈同台 两位耄耋老人共献和平
- 人工智能时代,古籍文献研究有何新趋势?
- 汇京津冀资源 “津彩武清‘嗨一夏’2025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