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兼施”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
建立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就是要畅通数据流通交易渠道,加速其向千行百业渗透,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充分挖掘和释放数据价值。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的决策部署,为数据市场建设按下快进键。
今年以来,一批围绕数据汇聚共享、开发利用的数据企业孕育兴起,标准、规范不断推出,数据交易日趋活跃,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加快形成。
先看企业侧。据统计,中央企业新成立数字科技类公司近500家。仅今年二季度,主要数据交易机构新增供需主体达2600多家。一批从事数据标注、治理、交易服务等业务的企业快速成长,一些第三方数据服务机构从无到有,逐渐向专业化领域拓展。
再看产品端。国家数据局数据显示,上半年,主要数据交易机构新上架数据产品达3328个,同比增长70%;上架的高质量数据集产品同比增长2.8倍。这些优质的数据供给大幅提升行业用数水平,有效解决痛点问题。例如,某地方农商行,充分运用多源数据推出“社保e贷”普惠金融产品,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迎刃而解。
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是一项长期工程,要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构建起较为完备和统一的数据市场规则。
一方面,要在打造“软环境”上下功夫。应积极推动数据交易机构互认互通,在采集、确权、定价、交易、安全等方面加强制度性规范。例如,发布数据流通交易合同示范文本,结合不同场景,列出数据交易的参考条款,从而降低数据流通成本,提升交易效率。
同时,要构建良好的数据产业生态。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发展,鼓励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允许数据企业在保障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前提下,探索新的数据交易规则,加快培育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实现要素价值最大化。
另一方面,要在建设“硬基础”上做文章。数据合规高效流通必须在安全可信的环境中进行,实现可管可控可计量。因此,必须进一步夯实数据基础设施,形成统一标准和技术架构,为数据规模化跨域流通保驾护航。
目前,数据领域仍存在“找数用数难”“跨域加工难”等突出问题,亟需攻克一批关键技术。要加快验证数场、可信数据空间、隐私计算等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开展典型应用场景适配以及统一标准验证工作。激发数据交易所、数据开发商供数、治数、用数等各类主体参与热情,在数据基础设施标准制定、提升市场化运营能力上形成产业合力。
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正处于初级阶段。下一步,要着力破解制约技术和数据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流通规则,实现数据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更好发挥数据要素对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倍增效应。
- “软硬兼施”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
- 央企加力布局人工智能赛道
- 数字金融赋能工业信息化转型
- 2025家承文脉·七夕晒书雅集在湖南新化举办
- 历史街区焕活新地标 幸福感来自这些细节
- 治水兴水看新疆丨一座水利枢纽衍生的幸福
- 今年暑期“轻松”避暑模式走红 “体育+”
- 第七届“考亭文脉奖”颁奖大会在南平举行
- 大学生实习路上如何避免“跑偏”?
- CCC认证规则升级,充电宝“持证上岗”再添
- 如何规制MCN机构签约未成年人乱象 专家支招
- 《人工智能领域科技人才图谱》和《教育大模
- 图书馆“放娃”暴露暑期儿童看护难问题 部
- 秋老虎反扑 你的情绪要稳住
- 切莫心存侥幸 网络仿冒账号碰瓷必担责
- 高温+暴雨双预警!陕湘渝等局地最高气温将
- 哈尔滨工业大学,太宝藏了吧!
- 精准识别AI生成内容:让AI“识破”AI
- 西北华北等地多降雨和对流天气 黄淮江淮等
- 北京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 华南降雨持续北方强对流频发 中东部高温盛
- 只有初中学历却破解了世界级难题,他为什么
- 文化“加码” 旅游“升温”
- 暑期入境游持续红火 各地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 水利部维持针对北京、四川等6省区市洪水防
- 山洪+积水内涝双预警 北京这些地区需注意
- (乡村行·看振兴)福建永安:制种有“稻”
- 多元业态融合 各地暑期消费活力十足
-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让“信号满格
- 来北京,见证一场机器人的“狂欢”